时家店乡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
2016年,时家店乡领导班子按照县委、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,以党建工作为统领,全力以赴抓项目、抓产业、抓环境、抓民生,抓住全面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机遇,以项目攻坚为重点,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,拉动乡域经济,夯实乡财力。突出“富民强乡、特色旅游、生态文明、美丽乡村”四个重点,打造开发“特色旅游、生态农业、农民合作社、清洁能源”四大产业板块,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产业发展,着力增加农民收入,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,开创时家店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一、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圆满完成
(一)财政收支情况。年初以来,特别是新班子组建以来乡党委立足实际,认真谋划,不等不靠,攻坚克难,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,围绕做好稳增长,促改革,调结构,惠民生,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党委一班人的堡垒作用,各项工作有序开展,取得明显成效。
(二)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情况。按照县经济工作会的总体要求,咬定三年攻坚任务不放,以招商引资为坚强手段,域内所有项目(包括新农村建设,民生改善,小城镇建设,精准扶贫,环境整治)全部围绕乡域经济发展,村集体和农民增收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运作,使之成为乡党委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二、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
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2户,贫困人口750人。其中胡家村、鹿林村2个贫困村,有贫困户64户,212口人;省新闻广电局包保胡家村32户,105口人;县级部门包保132户,467口人;乡本级包保58户,178口人。乡党委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扶贫攻坚工作。脱贫项目有效实施。
整合资源,探索立体种养模式。立足独特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积极探索立体种养模式。依托省水利厅、省文广新局、吉林农业大学、省科技厅等单位,在“绿色”上做文章,山上柞树实施柞蚕养殖,水田地种植稻花香优质米、稻田实施泥鳅鱼养殖,生产绿色农产品,增加贫困户收益。以和源专业合作社为依托,有29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,户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,农安村组织农户发展柞蚕2000亩,带动贫困户14户,户增收3000元;煤窑村组织贫困户11户种植桔梗100亩,每户增收1500元。
三、林业生态建设工作
2016年还林任务600亩、林地清收任务5250亩。截止2016年4月20日,全部完成造林和补植补造工作。同时加大停耕还林地块管护力度,保持严打高压态势,切实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。
四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
(一)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。扩建长兴村文化广场350平方米,建成了悠闲、娱乐、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。投资完备乡党委会议室设备、设施,添置打印机、电脑、党徽、装饰旗、幕布等。为3个行政村添置电脑等办公用品,进一步满足了各村开展工作的需求。
(二)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。一是公路建设步伐加快,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,三是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快速推进,四是教学设施建设得到加强,五是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,六是卫生设施不断加强,七是通讯条件不断改善,积极协助电信、移动、联通公司在我乡境内建立基站、完善网络,无线通讯覆盖面达100%。
(三)按时完成村“三委”换届工作任务。2016年3月-4月在村级换届过程中8个行政村严格按照换届程序组织实施,其中有7个村实现了村书记、主任一肩挑。换届后,新当选干部素质能力比较高,积极干事,群众威望高。
近年来,时家店乡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,扎实开展各项工作,在产业调整、招商引资、道路建设、环境整治、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仍存在许多问题:一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,观念比较陈旧保守,缺乏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;二是农业产业基础薄弱,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够完善;三是工业发展滞后,招商引资力度不大,税源严重不足,经济总量小,乡村债务化解困难。面对问题时家店乡领导班子坚持“认清形势、理清思路、坚定信心、直面问题、迎难而上”的理念,在今后工作中多措并举,攻坚克难,解决问题,持续推进时家店乡各项目标任务稳序推进、圆满完成。
时家店乡人民政府
2016年12月30日